“说起种植香蕉,我们龙江农场广大干部职工是干劲十足、资金十足、信心十足。”龙江农场场长陈吉明在谈到建设农业标准化香蕉核心时,开门见山就连用三个“十足”对我们说。“随着香蕉种植技术的日趋成熟,规范化、规模化效益的日渐,龙江大地正在劲吹一股香蕉种植‘风’。”
顺着陈场长所说的香蕉“劲风”,近日我们驱车往龙江大地走一走,随处可见龙江人的脸上挂着喜悦,这是种香蕉获得好效益带来的喜人景象。该场三十二队的管理人员邓坤华开心地说:“今年入股一万元参加香蕉股份种植,分到红利6300元,还收回本金2000元。”在该场二十五队200来亩香蕉标准化,主管罗元福一边指挥工人给香蕉洒石灰清毒,一边脸上绽满笑容地说:“今年香蕉的价格是历年来最好的。我们这块香蕉虽然收获提前一个多月,但每公斤都保持在2.6元左右。”“今年收成如何?”我们顺便问道。陪同我们采访的该场五区主任江乐业说:“我们每个月给他工资900元,在香蕉种植股份入股时给他多入些股。这不,今年他入股7万多元,收入也有7万多元,回报率在100%以上。”
在一个香蕉收购点,恰逢一辆大卡车正在装卸香蕉,工人们正在过称、清洗、保鲜、包装、装车,忙得不亦乐乎。知道我们的来意,黝黑瘦小的代收“老板” 廖昌永迎上前来说,他是龙江农场二十二队职工,每年他都帮助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老板设点收购香蕉,现在正在装车的香蕉是给山东客商代收的。“今年帮老板收了多少车?”我们问。“已经收61车了。”小廖诚实地回答。“赚了多少?”我们又问。“3万左右。”小廖谦虚地说。“还3万元。应该不低于5万元。”在旁的江乐业主任“揭底”地说,“像小廖代收这一整车,外地客商给的报酬应该在1000元左右。”江主任接着说,随着龙江香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知名度越来越高,全国各地来龙江收购香蕉的客商越来越多,仅在龙江设收购香蕉的点就不下25个。与此同时,到香蕉和收购点打工的农场工人、附近村民越来越多,每年打工的收入都不下100万元。
说起农业标准化香蕉核心建设,我们在该场二十五队香蕉标准化采访了被龙江人誉为地头里走出来的“香蕉专家”——该场五区党总支倪潮芳。倪潮芳说,龙江香蕉的标准化建设是“尽善尽美”的:从种苗的培育开始,他们就与农垦文昌橡胶研究所组织中心长年合作,有4个约40亩的完整苗圃,每年育250-300万株香蕉苗,确保蕉苗供给和纯正;从备料开始,他们就用两犁两耙深耕细作,并给每株香蕉备足含花生饼、鸡粪、牛粪、羊粪等在内的有机肥5公斤;在设施农业上,他们采取滴灌、喷灌等方式,全面实行滴水灌溉,水肥喷灌等新技术;在化肥使用上,一改过去用100%化肥的做法,现今只使用30%的化肥;在打药程序上,他们严格按照省农资公司统一调配的农药使用,力争做到无残留农药;为了提高蕉果品质,他们一改用珍珠棉袋保果的做法,改用成本较高的纸浆袋,使蕉果在保温防寒防虫等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在蕉果外观管理上,他们及时抹花疏果,力争每株香蕉果有6梭120条,约38-40公斤左右,确保果条均匀。倪潮芳说:“我们龙江的香蕉从种苗、挖穴、施肥、打药、保果等一系列的程序,都是严格执行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等要求标准来规范操作,使香蕉的外观、香味均走在全省的前例。所以龙江的香蕉一般来说售价都比当地‘百家蕉’高2-3角钱。”
倪潮芳指着二十五队香蕉上牢固厚实的蓄水池、水肥池说,包括这些基础设施在内,他们通过入股等多种筹资方式来解决,尽力做到确保三年使用,有的十年都不落后。倪说:“在成本控制方面,他们该花的钱大胆花,该省的钱一分不花。”他说,例如在保果措施上,以往套袋都是用0.5元一个的珍珠棉袋,近几年他们改用1.4元一个的纸浆袋,成本看上去虽然是高了,但却了果条均匀,没有黑丝,外观白净光泽度好,没有淘汰果等品质,从而使他们生产的香蕉售价均比外面的每公斤高出4角钱以上。
“咬住香蕉不放松,遍地劲吹香蕉‘风’。”采访结束时,陈吉明场长信心坚定地说,龙江农场是海南省较大规模种植香蕉的地区,到2000年,香蕉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以上。2001年以后,为了改变土地严重制约香蕉发展的状况,龙江人在往外租地种植的同时,开始试行“蕉胶”间种,虽然2004年在“蕉胶”间种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龙江人依然地做下去,直至最近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科技推广项目。陈吉明场长最后意味深长地说:“龙江大地的这股香蕉‘风’,可以说是龙江历届领导和龙江人追求的结果。”(记者 麦仁智 通讯员 蔡亲发 符芳学)
来源: 海南农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