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有五个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们应先把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做好,生态好了、宜居了、乡风好转了、治理改善了,再吸引几个能人回乡就好办了。只要有了人才,财物、技术方面相对来说会简单一些,因为这些都是跟着人才走的
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总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期。近期对一些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调研,既感受到乡村振兴工作的热气腾腾,也感受到基层的一些困惑乃至,集中表现为以下五大误区: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本乡本村人越来越多了,就是兴旺了,就是振兴了。其实,乡村振兴主要是把人均收入提上去,而不是把规模做上去。
的确,现实中一些地方存在农村“空心化”的现象。青壮年大多外出、只留下老人妇幼在家确实会导致农村,但并没有带来农村崩溃。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人口回流,更不是逆城镇化,而是要与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紧密协同,共同促进高质量城镇化的实现。
乡村产业,首要的是讲究环保、生态(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在此基础上才是赚钱,要切实给农民增加收入,接下来是解决就业,尤其老弱病残的就业。
目前来看,乡村就业压力并不急迫,主要是增收压力大。片面追求乡村产业规模,把乡村看作城市之外的又一个生产,了乡村与城市的分工体系。
振兴什么样的乡村产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是解决就业问题,还是解决收入问题;收入方面,是解决农户个人收入,还是集体收入、收入……这些问题都要想清楚,因为它涉及是否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还是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不同产业的效果很不一样,需要的政策扶持和资源配置也不一样。
乡村振兴是整体上的振兴,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乡村都一定要保留、要振兴。有条件的、基础好的特色村应做大做强,并鼓励周边乡村向其靠拢乃至合并。基础条件很差、地处偏远的村落,要努力动员整村迁居。万万不可一刀切,更不能以保住哪个村为军令状来考核要求干部。同时,应把脱贫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条件恢复生态上。
脱贫解决的是绝对贫困,乡村振兴是长期事业,包括一部分绝对贫困的脱贫,但更多解决的是相对贫困。
严格来说,相对贫困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只要有人在,就有差别和分化,包括城乡之间、非农业与农业之间在劳动生产力上的差别。希望初次分配就抹平差别,既不客观也不现实,更是违反经济规律。这种差别分化应当通过二次分配来缓解。
对脱贫和保障基本生活水准有责任,对秩序治理和提供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有责任,但在某个村、某个乡的产业能否兴旺问题上不能做无限。
不少大城市街道去招商引资,这个思是对的。基层社区可以通过公共服务购买引入社会组织、社会力量,要更多地推动自治与共治协同。
乡村振兴之上,干部队伍很关键。基层干部抓基层设施和搞公共服务已经很累,不宜再加压,而要适当减负。
市场经济,风云莫测。要树立村民救助、勤劳致富的意识,不能“等靠要”。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农民的振兴,应该鼓励村民自治,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社会力量、行业协会介入。补助要量力而行,做到可持续发展,不能盲目高标准和高承诺。
脱贫要跑步前进,是救急救火,等不得缓不了。但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乡村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急不得。
要科学振兴,规律。先稳住农村秩序,再图发展。要科学规划和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后就得稳扎稳打。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尤其需要有科学规划,不能为短期内出成绩而盲目上马项目。产业投资动辄千万、上亿元,一旦投错了,损失巨大。所以,产业振兴要看准了再做、有条件再做,不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硬上。
乡村振兴有五个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们应先把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做好,生态好了、宜居了、乡风好转了、治理改善了,再吸引几个能人回乡就好办了。只要有了人才,财物、技术方面相对来说会简单一些,因为这些都是跟着人才走的。
乡村振兴五个目标里,最难的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要等机遇,水到渠成再做。互联网等新技术会带来机遇,城市网络扩张、城市产业与市民需求升级也会带来机遇。我们要有系统思维,善于整合调动一切可用的资源。
做的工作要“对下”而不是“对上”,避免做表面文章。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多问问农民真正需要什么,而不要以主观判断来代位甚至是越位。
从经验来看,三农问题的解决最终都是通过减少农民、增加非农就业来实现的。农业由于自身的特性,劳动生产率无法持续提升。通过工业、服务业补贴农业,让城市反哺乡村,才能实现城乡高水平的均等化。长三角、珠三角都是这么走过来。
能不能走“离土不离乡”的径?初期曾经尝试过,但效果并不好。后来是“城市化+工业化”,给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机会。几亿农民工进城,兴旺了城市,也了乡村,国家也获得劳动力转移的结构性红利,这是中国经济奇迹的最大推动力之一。
但是,城镇化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出来。产能过剩表面上看是供给侧问题,实际是需求侧问题,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无法在城市定居,消费需求被严重压缩,产生需求不足。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加速城镇化,才能增加需求,才能增加就业机会。
之所以要提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新型城镇化要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最大挑战是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就是因为原来的城镇化是土地城镇化、半城镇化,农民进城务工却不能定居,没有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型。
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不能忘了“三个一亿人”目标:到2020年,促进约一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一亿人口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一亿人口在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乡村振兴要结合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积极接受城市文明的溢出以及人、财、物和技术的辐射。
城市的灵魂是集聚,集聚给城市带来生产力和效益。乡村振兴也要从推动集聚中获得效益。要推动乡村合并、定居点集中、增加公共服务共享,以此来降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造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乡村产业而言,要实现生态环保基础上的兴旺发达,必然要走规模化和集约化之。比如,若干乡村共同成片建设开发区或特色农林业、生态旅游业,做到规模化经营,从而将不利区位变成有利区位,并增加资源共享、降低中间投入品成本、加强配套服务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a型血人的性格特点